当前位置:首页 / 改良两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论著·基础研究 | 更新时间:2018-11-09
|
改良两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广西医学 2018第40卷20期 页码:2433-2436

作者机构: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党委办公室

基金信息:【基金】上海市卫计委重点薄弱学科建设(中医老年病学)(2015ZB0504);上海市自然基金(17ZR1428100);上海市卫计委青年项目(20174Y0038);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项目(1614022)

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18.20.16

  •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参考文献
目的 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方法 将认知能力合格的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先行一侧颈总动脉结扎,3 d后再行另一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仅手术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结扎。术后1周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记录术后30 d内大鼠的死亡情况,并于术后30 d检测两组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术后30 d内,假手术组无大鼠死亡,模型组3只(30.0%)大鼠死亡。术后1周,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均有随时间缩短的趋势,且第3、4天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长于假手术组(均P<0.05);假手术组大鼠目的象限滞留时间长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造模30 d后,假手术组海马组织BDNF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成功应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其可以较好模拟脑部血流量不足导致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组织BDNF水平降低有关。

2392

浏览量

817

下载量

0

CSCD

工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