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压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技术创新 | 更新时间:2018-05-15
|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压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广西医学 2018第40卷08期 页码:965-967+985

作者机构:广西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二科

基金信息:【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研课题(Z2016756)

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18.08.27

  •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参考文献
目的 探讨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压变异性(BPV)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80例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66例及高血压组214例,高血压组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杓型血压组59例和非杓型血压组155例。比较3组的ABPM及血常规结果,分析BPV与NLR的相关性以及非杓型高血压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LR预测非杓型血压的效能。结果 非杓型高血压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NLR高于正常血压组和杓型高血压组(均P<0.05),而BPV低于正常血压组和杓型高血压组(P<0.05)。NLR与BPV呈负相关(P<0.05)。糖尿病病史、低BPV水平、高NLR是非杓型高血压形成的危险因素。NLR水平预测非杓型血压的曲线下面积为0.612,敏感度为61.3%,特异性为62.7%。结论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BPV降低而NLR水平升高,两者可能共同促进了高血压的发生及其昼夜节律改变。NLR对预测非杓型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2312

浏览量

732

下载量

0

CSCD

工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