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性粒细胞性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专家共识 | 更新时间:2016-04-18
|
中性粒细胞性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广西医学 2016第38卷03期 页码:324-327

作者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基金信息:【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YB2014068)

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16.03.08

  •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参考文献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A)慢性持续期患者外周血、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吸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26例,据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分为NA组13例及嗜酸性粒细胞哮喘(EA)组13例,均给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痰ECP水平,且检测NA组外周血及痰标本中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及肺功能。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血、痰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两组血、痰EC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A组痰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NEU计数较前降低(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及75%和50%容量时的呼气流速-容量曲线较前上升(P<0.05),但血炎症细胞分类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NA组血ECP水平与NEU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痰标本的ECP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痰ECP水平、痰NEU百分比均与FEV1%、PEF%等呈负相关(P<0.05)。结论 NA慢性持续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上清液中均有ECP表达,且表达水平与EA慢性持续期患者无差异,并与气流受限密切相关;联合吸入治疗初期对NA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有一定作用,但尚不能降低ECP水平。

2463

浏览量

1080

下载量

0

CSCD

工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