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后盆底肌功能筛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论著·临床研究 | 更新时间:2023-08-15
|
产后盆底肌功能筛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广西医学 2023第45卷12期 页码:1427-1431+1448

作者机构: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基础学院

基金信息:【基金】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1365);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70767)

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3.12.08

  •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参考文献
目的 分析产后盆底肌功能筛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845例接受产后随访和盆底肌功能筛查的产妇,根据产后是否发生PFD,将其分为PFD组(n=647)和非PFD组(n=198)。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及盆底肌功能筛查结果(盆底肌力分级及盆底表面肌电图检查参数)。采用决策树模型分类回归树法分析产后发生PFD的影响因素及构建诊断模型,并通过增益图、索引图评价模型的状态。结果 最终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共包含4层,筛选出5个解释变量,分别为分娩方式、快肌阶段最大值、盆底肌力、慢肌阶段平均值、前静息阶段平均值,其中阴道分娩是产后发生PFD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此外,盆底肌力≤2级、慢肌阶段平均值≤13.85 μV、前静息阶段平均值>12.6 μV的阴道分娩者产后发生PFD的概率更高(均P<0.05);而对于剖宫产者,快肌阶段最大值≤37.8 μV时产后发生PFD的概率更高(P<0.05)。结论 结合分娩方式,盆底肌功能筛查(盆底肌力分级和盆底表面肌电图检查参数)可为产后PFD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临床医师应重点关注盆底肌力≤2级、慢肌阶段平均值≤13.85 μV、前静息阶段平均值>12.6 μV的阴道分娩者,以及快肌阶段最大值≤37.8 μV的剖宫产者,尽早给予盆底肌锻炼以预防PFD的发生。

1121

浏览量

193

下载量

0

CSCD

工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