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N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其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
专家共识 | 更新时间:2021-08-10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N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其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

广西医学 2021第43卷11期 页码:1305-1308+1321

作者机构: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基金信息:【基金】广西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20170803)

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1.11.06

  •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参考文献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后N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其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0例CHF患者,均给予利尿、改善心功能等标准化西医治疗。根据治疗前后NT-proBNP下降程度将患者分为下降良好组(n=68)及下降一般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左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其治疗前后差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HF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的相关因素。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与下降一般组比较,下降良好组患者年龄更小,病程更短,治疗前后LVEF、LVEDD、LVESD的差值更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与治疗前后NT-proBNP下降一般有关(P<0.05),而治疗前后LVEDD、LVESD及LVEF差值较大与NT-proBNP下降良好有关(均P<0.05)。下降良好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下降一般组(P<0.05)。结论 CHF患者的年龄及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程度与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相关,且NT-proBNP下降良好者1年预后更好。

1587

浏览量

601

下载量

0

CSCD

工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