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红花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
论著·药物研究 | 更新时间:2020-05-27
|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红花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

广西医学 2020第42卷09期 页码:1110-1114+1121

作者机构: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

基金信息:【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科研(GZZC2019192;GZZC2019194)

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0.09.13

  •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参考文献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红花治疗心肌缺血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红花中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肌缺血相关疾病靶点。获取红花中有效成分的靶点和心肌缺血疾病相关靶基因的共同靶基因。针对共同靶基因,通过在线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 22 种潜在的药效成分,218个化合物靶点,531个心肌缺血相关靶基因;后两者取交集后获得39个共同靶点。PPI网络自由度较高的节点为白细胞介素(IL)-6、白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GO 功能富集分析得到48个GO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14条信号通路。结论 红花可能是通过调节激活转录因子结合、雌激素受体结合、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核激素受体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活性等靶点,调控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糖尿病并发症的年龄愤怒信号、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从而达到对心肌缺血疾病的治疗作用。

2291

浏览量

698

下载量

0

CSCD

工具集